校友分享 | 自主感受跨文化音乐的美妙交融!

来听听沈纳蔺教授的新西兰留学经历与个人音乐之路分享吧!

更新时间:2023年07月17日 16:50

新西兰的纯净大自然,为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也为新西兰教育的人文艺术领域,提供了可深入学习、深度挖掘的无限创意,其中,新西兰的音乐专业就是留学生的热门专业选择之一。

图片

△新西兰音乐学士的学习日常 Source: wgtn.ac.nz

你知道吗,在新西兰的“高考”NCEA中,作曲写歌 (Songwriting) 居然是考核科目之一!音乐教育在新西兰的受重视度高、普及率亦高,在本土的教育观念里,孩子从小的音乐教育不为培养音乐家,而为培养人。


那么,在如此重视音乐教育的氛围里留学究竟是什么样的体验?今日,教育君邀请到了曾留学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音乐学院,并坚持深耕中新音乐跨文化融合领域至今的沈纳蔺教授,现身说法!


图片

沈纳蔺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音乐学院

最高荣誉作曲硕士学位

 (MMus in dist.)


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音乐学院

哲学 (作曲) 博士学位

 (PhD. Music in Composition)


新西兰作曲家协会会员

现浙江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新西兰的音乐教育有何独特之处,它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灵感火花,与中国传统音乐又能有哪些互通与相融?一起走进沈纳蔺的留学之路,感受他的中新跨文化艺术世界吧!




01

初到新西兰:

热爱驱使、兴趣使然,专心苦攻语言关。

彼时的沈教授,从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机缘巧合又调任至广东电台音乐台担任交响音乐节目主持人。1992年,沈教授的节目邀请到了当时被邀出席惠灵顿亚太音乐节的作曲家高为杰教授作客分享,访谈之余,高教授向他倾心推荐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音乐学院留学,这勾起了沈教授对在新西兰探索西方现代音乐及现代作曲技艺的兴趣。于是,他听从导师建议与内心指引,带着推荐信前往新西兰。


1994年9月,初步踏足新西兰的沈教授遇到了严峻的现实问题——英文水平未达入学要求。幸运的是,奥克兰FM1476中文电台正招聘节目主持人,这正对上了沈教授以往的工作所长:新闻报播、现场采访、录制广告…… 他一边融会贯通,把各种电台工作做得如火如荼,一边参加Unitec国立理工学院和AUT奥克兰理工大学等各种语言班,专心苦攻英文。

图片

△1998年,沈教授在AM990华人电台演播室工作照

四年时光沉淀,沈教授终于给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音乐学院 (现新西兰音乐学院) 写信表述自己的学习意愿,并顺利通过了学院的面试和入学要求,正式成为维大的作曲研究生。



02

感受新西兰音乐教育:

独立自主,探索新西兰“活的音乐史”。


“我从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来到充满多元文化的新西兰,那种新奇感是可想而知的”,第一次踏进维大图书馆,沈教授被各种CD、唱片、音响、总谱震撼:“我越发感受到,新西兰的音乐教育体系更开放,学生拥有更多自主性,它有非常多与国际接轨的实践机会、提供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培养人才具有国际视野。

图片

△沈教授2009年在维多利亚大学音乐学院

沈教授最记忆尤新的学习体验,是其研究生阶段导师给自己定的首个任务——整整三个月,他每周五天“钉”在维大音乐学院图书馆,将整面墙的LP胶木唱片和CD及新西兰所有作曲家的全部出版作品听一遍,同时边看谱边做笔记,用耳朵学习新西兰“活的”音乐史:“就这样,新西兰老一辈与当代作曲家们活生生地站立在我面前,我真实感受到融入本土元素的现代作品与西方音乐的发展与演进一脉相承”。

图片

△沈教授在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音乐学院PhD毕业照

抓住资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这段留学时光,对沈教授的音乐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沈教授在研究生时期创作的两乐章弦乐四重奏《扎西德勒》连续两年分获大学作曲奖,最后以优异 (distinction) 成绩毕业并获维多利亚大学博士奖学金、新西兰“光明未来奖学金——最高成就博士奖学金”(BRIGHT FUTURE SCHOLARSHIPS—Top Achiever Doctoral Scholarship. Foundation for Research & Technology),而成为维大第一位攻读PhD的作曲博士生,同时还兼任课程助教一职



03

确立自我独特风格:

“跨文化融合是我坚守的创作原则。”

维大充满多元文化的学习氛围、国际化的交流平台,催生了学生们许多极具实验性、创造性的音乐作品,沈教授回忆道:“例如,我们曾聚集印尼、日本、爱尔兰、中国、新西兰的音乐家,在学院艺术馆一起用太鼓、风笛、苏林和亚洲各国的打击乐器等进行即兴演奏,用声音默契交流、对话沟通,这些活动让我深切感受到,跨文化的音乐语言和艺术精神将在我的音乐创作和教学中发扬光大”。

图片

△歌剧《致命的欲望》导演Sara Brodie、作曲家沈教授、指挥高平、中国音院教授高为杰合影

出于对中新跨文化音乐创作的研究与作曲实践,沈教授将研究生期间的作品和文章合集为《我的音乐旅程:从中国到新西兰》,以《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在现代剧场音乐中的“整合”》为题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同时创作了诸多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以中国诗人顾城旅居新西兰的生活为灵感,用诗人唯一的小说文本为基础改编的多场独立歌剧本,结合了中国戏曲和新西兰岛国音乐元素作曲的分场歌剧《致命的欲望》(Fatal Desire),获得了2007第三节亚太音乐节的官方首演机会。

图片

△歌剧《致命的欲望》排练现场导演说戏

2009年,沈教授作为惠灵顿新华人联谊会理事,还在惠灵顿策划导演了《2009惠灵顿中国文化日》,结合中国传统节日中秋国庆等中国艺术以及毛利文化,呈现高水准展演活动和音乐会,得到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新西兰Te Papa国家博物馆的支持,当日的Te Papa还创下了有史以来人流量最高的纪录。


图片

△2018年新西兰音乐学院院长莎莉•简•诺尔曼教授、
约翰•萨达斯访问浙江音乐学院与师生合影



04

投身跨文化音乐教育:

以新西兰教育理念启发更多学生。

回到中国,沈教授持续投身高校音乐教育,并发挥新西兰教育的自主探索等特色学习方式,启发更多学生。他为研究生开设的跨学科课程,创新性运用新西兰作曲家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乐谱、解构音乐,通过沉浸式的音乐感受激发学生创作富有想象力的视觉作品,取得日本、西班牙等多国展出机遇。

图片

△沈教授指导的部分音乐可视化学生作品

图片
图片


△东京中日友好美术馆:“西域 东瀛·传承 超越守护莫高窟家族的故事”画展(左)/ 西班牙“2022第七届国际联觉,科学和艺术大会”展出海报(右)

沈教授欣慰说道:“这些成绩,其实都是我在新西兰所接受的个性化和探究式教育理念以及国际化视野的学习成果的彰显。”

图片

△2015年,浙江音乐学院(筹)跨文化音乐作品研讨会合影

沈教授还积极促成各种中新音乐、文化和学术交流活动,如2015年,他着力推进浙江音乐学院(筹)的一场跨文化音乐作品研讨会,新西兰驻华大使、新西兰驻上海副总领事、新西兰音乐学院院长以及来自国内各大音乐学院和国外各个国家的音乐专家学者出席。当时时任新西兰驻上海领事馆领事对此做出高度评价:“这是中新两国文化交流的良好佐证,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关系。”

图片

△2015年,沈教授主持的新西兰三重奏音乐会

疫情前,沈教授推动中新音乐文化交流并组织邀请新西兰三重奏(NZTrio),新西兰弦乐四重奏(NZSQ)和新西兰音乐学院三重奏(Te Koki Trio)等乐团以及新西兰音乐学院院长访问团来中国,同时连续三年推动浙江音乐学院与新西兰音乐学院、维多利亚孔子学院联合举办《中国跨越》(China Crossing)师生讲学交流与音乐会活动。


“现在,世界已复苏、重新活跃起来,我希望能够继续展开这样的合作与交流”,沈教授展望道,“新西兰的朋友告诉我,音乐是上天馈赠给人类的礼物。我想,不管是哪个国家的音乐教育,其宗旨都是充分理解本土文化、充分吸收多元文化,培养出爱音乐、懂音乐和会玩音乐的音乐家。”



△沈纳蔺教授音乐作品《朦塬》


△沈纳蔺教授指导的

音乐可视化交互作品《灌顶-Abhisheka》







听完沈教授的分享、在声画里感受了他的音乐世界,你是否也接收到了来自新西兰的灵感亮光的启迪?广阔天地大有灵气,来100%纯净新西兰,追逐你的人文艺术梦想,探索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吧!


更多校友分享、名师之路,持续关注教育君!